×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中国高教研究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导航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重点文章
E-mail Alert
期刊动态
期刊订阅
科研参考
联系我们
留言板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9卷, 第05期
刊出日期:2023-05-04
特稿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高考改革研究
研究与探索
比较教育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全选
|
特稿
Select
特稿
论新文科建设的机制保障
樊丽明
2023, 39(05): 4-8.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文科建设启动以来,全国高等文科教育系统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和宝贵经验。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新文科建设过程中仍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上热中温下不均衡”现象,教学科研单位和一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仍需进一步激发。要推动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需要强化机制保障,完善资源配置机制、协同共建机制、能力提升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进一步激发新文科建设内生动力,为新文科建设落细落实保驾护航。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Select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构建中国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现状、方向和路径
阎琨,吴菡,张雨颀
2023, 39(05): 9-16.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拔尖人才培养是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议题。构建中国拔尖人才培养体系,走好拔尖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借助国际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分析框架,从国家顶层视野、基础设施、培养能力、培养理念和研究能力等方面,对我国现有培养体系给予全方位分析,指出其中的缺善之处。在此基础上,厘清中国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方向和路径,即构建国家顶层设计清晰、各学段贯通、多主体协同、基础学科支撑、文化氛围良好、研究与实践相互促进的中国拔尖人才培养体系,构筑有利于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
Select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贫困生就业帮扶政策获得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过程模型的分析
王红雨
2023, 39(05): 17-24.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获得感是衡量贫困生就业帮扶政策执行实效的重要标尺。调查发现:贫困生就业帮扶政策获得感整体处于中等稍高水平,外生获得感高于内生获得感;不同性别、学校类型、贫困类型及就业年限贫困生间的获得感存在差异。回归分析发现,政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是影响贫困生政策获得感的关键因素;外生获得感受执行部门、执行方式等“硬因素”影响,内生获得感受执行者素质、贫困生政策倾向、制度环境等“软因素”影响。在理想化政策层面,应以科学性和可行性为原则,优化贫困生就业帮扶政策的顶层设计;在执行机构层面,应明确执行部门权责,健全政策执行方式,提升政策执行者素养;在目标群体层面,应提升目标群体认知程度,增强其政策参与意愿;在政策环境层面,应改善政策执行环境,夯实政策执行基础。
Select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学业压力如何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压力应对方式的联合调节作用
郭建鹏,王仕超,刘公园
2023, 39(05): 25-31.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全国266所本科高校94 361名大学生的调查数据,以压力认知评价理论为框架分析学业压力源对压力反应的影响,及其受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压力应对方式的单独和联合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学业压力源正向影响压力反应;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压力源与压力反应关系具有缓冲效应;积极压力应对方式对压力源与压力反应关系具有缓冲效应,而消极压力应对方式对学业压力源与压力反应关系具有加强效应;学业自我效能感和消极压力应对方式对学业压力源与压力反应关系具有联合调节效应。研究结果揭示了压力反应的复杂形成机制,并为减轻大学生学业压力、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了实践指引。
高考改革研究
Select
高考改革研究
更名能否提升本科高校的生源质量——基于河南省2015—2022年高考录取数据的实证研究
吴宇川,丁延庆,许锐
2023, 39(05): 32-39.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的更名行为缘于对资源的竞争,尤其是对优质生源的竞争,然而更名并非没有代价,因此有必要检验、评估更名对高校生源质量的提升作用。以河南省2015—2022年的高考录取数据为基础,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与事件研究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虽然更名的平均政策效应表现为显著提升本科高校的生源质量,但生源质量提升效果的出现具有滞后性,且无法持续稳定存在。与生源省份信息联系越是紧密,该省高校更名对生源质量的影响效果越小。此外,不同类型高校更名对生源质量的影响差异较大。除独立学院更名外,其他类型的更名非但没有提升高校的生源质量,甚至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研究与探索
Select
研究与探索
何谓最优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基于边际收益形成机理的诠释
刘少雪,袁卫
2023, 39(05): 40-47,7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强调“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如何实现最优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已成为考验各级政府投资决策的重大课题。基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理论分析,提出“投资-结构-收益”理论框架,从边际收益的视角对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均衡逻辑与最优路径进行理论诠释。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的资源配置中存在最优均衡水平,其前提条件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状态。区域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的提升,可从加强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宏观调控,转变区域政府人力资本投资观念,以及强化地方政府投资主体责任三方面实现。
Select
研究与探索
关系与路径: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行动逻辑研究
张婷婷,李冲
2023, 39(05): 48-54.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途径。为解决现阶段我国产教脱节、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关系机制与实践路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价值一致性对协同育人效果和知识整合能力影响不显著。战略互补性通过知识交互与知识融合对协同育人效果影响显著,是产教融合主体关系匹配的主要动机来源。协同育人路径以知识交互为基础,知识融合为“纽带”,知识整合能力在其中发挥“桥梁”中介作用。
Select
研究与探索
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发展态势、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
杨程
2023, 39(05): 55-62.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为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从民办高校路径选择来看,调查的643所民办高校中,选营利性的有69所,占10.7%;选非营利性的有110所,占17.1%;尚未启动的有464所,占72.2%。大部分民办高校仍处于观望状态。目前,已经完成和基本完成的省份包括黑龙江、上海、重庆等,均未完成的省份包括北京、河北、内蒙古等,部分完成、部分尚未完成的省份包括天津、山西、江西等。当前民办高校分类管理改革仍面临着制度困境、认知困境和实践困境等多重困境。建议加强制度举措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以“一校一策、一校一案”为原则,开展分类管理专项督导,平稳有序推进改革。
比较教育研究
Select
比较教育研究
经济需求视角下日本的大学科研模式与运行机制分析
崔健,侯庆敏
2023, 39(05): 63-7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日本的大学科研实力一直处于世界较为领先地位,从经济需求视角分析日本的大学科研模式与运行机制,更能领悟其独到之处。日本的大学科研具有典型巴斯德象限科研模式特征,以经济需求为纽带,大学基础科研形成了经济需求导向下受经济需求约束、激励和保障的外部运行机制。在经济需求影响下,日本的大学科研在寻求行政和学术平衡的科研自治、设定迎合经济需求的科研经费分配机制、产出和转化满足经济需求的科研成果和科研能力三个层次上,由投入产出要素运行的基本轨迹与组织管理结构发挥的机能共同形成内部运行机制。日本的大学科研模式和运行机制,体现出了科研的主动性与弹性,但也面临现实的挑战。
Select
比较教育研究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内涵特征与动因分析
徐理勤,王兆义
2023, 39(05): 71-78.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培养模式在博洛尼亚进程后经历了快速发展,目前应用科学大学已成为双元制专业办学规模最大的高校类型。对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个案研究显示,通过面向企业需求的专业设置、凸显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高强度贯通式的企业实训、强化生产实践的课程模块以及体系化、制度化的校企合作,应用科学大学双元制专业构建了“就业导向型”培养模式。与普通专业相比,双元制专业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系统性的差异化和灵活性,这是由应用科学大学的办学定位决定的,更凸显出应用型高校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战略抉择。我国应用型高校应强化自身的应用型定位,充分发挥企业的教育主体作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Select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空间收敛性分析
马浚锋
2023, 39(05): 79-86.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参透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发展规律,有助于加快形成研究生教育新发展格局。通过测算2001—2020年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的基础上,借助空间效应的β收敛模型,分析了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之间耦合协调的时空格局及其收敛性。考察期内,研究生教育与区域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稳定的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且伴随着研究生扩招的规模效应丧失,耦合协调水平增幅较慢,并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阶段性。受地方性特征的影响,其空间差异持续扩大;然而,四大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过程,意味着其空间差异将收敛至稳态。“十四五”期间,应加强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耦合度,充分发挥其空间溢出效应。
Select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规训”与“探究”的场所:博士生研究场域的类型学考察
赵祥辉
2023, 39(05): 87-93.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博士生研究场域作为兼具“学术规训”与“知识探究”功能的场所,是专业社会化普遍规律与学科文化差异特征相互交织的产物。结合布迪厄场域理论与韦伯理想类型法,对书斋、实验室、田野与数字网络四大研究场域进行多案例考察。研究发现,不同研究场域因空间形态的差异,直接规定了博士生关系网络联结、研究惯习形成、文化资本积累与角色身份建构的性质与进程。基于此,研究建构出一个类型学整合框架,并提倡在博士生教育研究中“把研究场域作为方法”,重新认识到博士生专业社会化是联结制度规则与主体行动的成长叙事。
职业教育研究
Select
职业教育研究
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及优化研究
王春燕,邱懿
2023, 39(05): 94-10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职业教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体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面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新技术、新业态、新经济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意义重大。分析了影响职业教育的内部和外部标准,基于人才培养周期,构建了条件准入、教学过程和质量评价的国家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框架,并分析了各部分标准之间的逻辑关系,提出了完善国家职业教育标准框架,建立“横向融通、纵向贯通、内外联通”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加强“元标准”的研制水平,规范标准建设技术路径,提升研制人员标准化工作能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建设机制,加强标准管理效能;探索国际职业教育标准认证体系等优化建议,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建设进入从有到优的新阶段,服务科教兴国战略。
Select
职业教育研究
高质量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向度与行动路径——基于21所职业技术大学教育质量报告的文本分析
毋磊,周蕾,马银琦
2023, 39(05): 101-108.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3.05.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明确我国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向度,对于推动高质量的职业本科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以21所职业技术大学为例,通过对其近4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的文本分析发现:培养目标主动服务区域发展,但缺乏高端产业适配度,强调人才的专业复合性,却忽略了高层次的内涵;专业设置不断提升适应性,本科性有待彰显,课程建设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理实尚未一体化,“三教”改革注重内涵式发展,师资队伍亟需加强;现代学徒制建设注重校企协同育人,但缺乏标准引领,“1+X”证书制度稳步推进,含金量有待提升;校内多级评价主体权责分明,企业行业地位重视程度不足,评价导向有所扭转,但欠缺职业特色。据此,职业本科人才培养要厘清“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定位,彰显类型特色;坚持“技术导向”的培养过程,打造培育优势;深化“校企协同”的培养制度,加强育人保障;构建“知识+技能”的评价体系,提升育人成效。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办公
编辑在线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