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建设教育强国研究
  • 建设教育强国研究
    任少波,韩杰才,李家俊,葛道凯,徐坤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产教融合研究
  • 产教融合研究
    鲍威,孙晓哲,吴嘉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产教融合育人机制是缓解高等教育人才供需失配矛盾的关键。基于AI大语言模型混合研究,系统分析企业参与产教融合育人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研究发现,当前我国产教融合育人面临“产冷教热”与“合而不深”的结构性矛盾。质性文本分析显示,教研产出滞后、制度赋权失衡、激励机制不足、信息资源阻滞是制约企业深度参与育人的核心因素。定量分析印证上述四大制约因素对产教融合育人深度形成显著冷却效应。对此,要通过打破人才评价体系桎梏、明晰企业育人权责边界、构建多元激励机制等,强化企业参与育人的积极性,激发产教融合活力。
  • 产教融合研究
    仝宣文,杨柳青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首轮“双高计划”56所建设院校2020—2023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与交互效应分析,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产教融合的推动与抑制效应。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增效与资源整合显著提升产教融合效能,但边际效益呈倒U型曲线,过度数字化可能导致资源冗余与协同弱化;专业结构离散度和技术设施滞后度构成主要抑制因素,分别通过资源碎片化与组织惯性削弱赋能效果;区域异质性显著,中西部院校表现出明显的“后发优势”,东部则呈效能收敛趋势。因此,应以“适度阈值”优化数字化建设路径,规避过度数字化风险;统筹技术投入与“双师型”师资建设,通过企业协同与能力迭代强化“技术-人力”协同效应;动态优化专业结构并加速设施升级,破解资源碎片化与组织惯性约束;实施区域分层策略,形成梯度互补格局。
  • 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
  • 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
    徐浩天,沈文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字化转型的时代,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已成为提升科研效率的重要工具,然而,其对科研产出的具体影响仍有待揭示。基于2024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研究通过倾向值匹配和逆概率加权回归调整方法,探讨GenAI对博士生科研产出的影响。结果表明,GenAI使博士生科研总产出提升6.5%,国际发表提升6.9%,顶级期刊发表提升达16.5%。然而,技术红利并未被平等分享,性别与年龄等因素构成了显著的使用壁垒。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GenAI的使用收益在不同学科和学术环境中呈现出显著差异。对于导师指导不足的博士生,尽管GenAI提升了论文总数和国际期刊发表量,但未能显著增加顶级期刊的发表。基于此,建议将GenAI系统性融入博士生培养体系,建设智能资源共享平台,并强化使用的伦理规范与公平性保障,以推动技术合理应用、数字红利公平共享,进而推动博士教育的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 高等教育数字化研究
    胡新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愈发重视数据治理,首席数据官制度成果显著。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中,高校首席数据官作为数据治理组织性方法的具体实践,成为高校数据治理的关键,但我国该制度尚处起步阶段。对国际经验进行梳理发现,高校首席数据官源自企业,后拓展至政府与高校,在数据价值挖掘、数据分析运用、数据安全保障、跨部门数据协同治理四方面,为高校数据治理难题提供解决思路。其功能实现遵循三层逻辑:组织地位从定位不清到权威建构;权责配置围绕数据安全、数据价值与数据文化逐步深化;管理制度借由完善选拔任用及沟通协调机制趋于精细。鉴于此,我国引入高校首席数据官制度需要从规范化、法治化与精细化三个维度出发,确定组织地位,制定权责清单,完善管理制度,最终建构一套科学的高校数据治理体制,提升高校数据治理效能。
  •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
  •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
    陈平泽,刘星月,孙天齐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要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载体,其基础和应用创新直接影响科技自立自强的实现进程。基于2012—2020年教育部75所直属高校的面板数据,考察纵向与横向科研经费投入对双元创新的差异化影响。研究发现纵向科研经费可显著促进基础创新,且对应用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优于横向科研经费。在理工类高校,纵向科研经费对双元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基础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在综合类高校,纵向和横向科研经费对应用创新有显著促进作用。相较于发达地区,在欠发达地区纵向科研经费对双元创新具有更为明显的正向边际效应。横向科研经费对应用创新的正向影响具有高分位点结构性特征。
  • 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
    李欣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土政策”是高等教育治理实践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政策表现形式,根据“绩效吸引力-政策模糊度”的分析框架,将“土政策”分为积极探索型、层层加码型、象征执行型以及程序空转型四种类型,并结合高等教育治理中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高校科研绩效考核、国际化办学和地方高校大学章程建设四个案例对其进行详细剖析。四种类型的“土政策”在政策目标契合度和政策执行效果两个维度上的表现略有不同,但在特定条件下能够实现动态转化。从“土政策”的生成逻辑来看,弹性的政策边界是其生成空间,即“土政策”产生于央地政府和高校之间的权力边界、产生于多元主体共生与博弈的利益边界、产生于规范边界中的结构性缝隙。
  • 比较教育研究
  • 比较教育研究
    马佳妮,魏咏馨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制度型开放是我国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方向,其内涵已从传统经贸领域逐步拓展至教育等关键领域,高等教育正成为制度型开放的重要突破口。聚焦制度型开放试点区域的自贸区(港),探讨其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独特实践与机制创新。通过梳理国际自贸区(港)推动高等教育开放的典型经验,从制度基础、监管机制、政策支持、人员流动与创新生态五个方面总结多维路径。进一步分析我国自贸区(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制度探索,包括政策试验、规则对接与双向开放机制,凸显其在制度型开放中的试验示范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顶层设计、健全监管体系、强化政策协同与构建产教融合生态等政策建议,推动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型开放路径不断完善,助力教育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
  • 研究与探索
  • 研究与探索
    谢静,韩双淼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地位内蕴学术共同体对个体的学术性分等和国家对个体的制度性分等双重意义。基于对国家级人才项目的案例研究,创新性地将学术地位纳入国家学术治理体系进行考量,精细化分析学术地位通过竞赛型授予标准、交织型认可机制、阶梯式进阶方式和综合型激励系统作用于大学教师的需求、动机与行为的过程。人才项目是组织聚焦于治理对象的认知过程、决策心理和行为规律的有意设计,其通过个体的需求塑造、动机调整和行为选择,以非强制性、低成本的利益驱动与意义引导来推动治理目标的达成。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微观个体认知与行为背后多样化、持续性的动力机制,并为学术治理实践提供启示。
  • 研究与探索
    赵鑫,朱佳妮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我国顶尖学术人才,在推动科学进步及构建全球学术网络方面具有战略价值。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混合研究方法追溯了51位院士从博士阶段到当选前的跨国流动轨迹与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并结合典型案例揭示了社会资本的动态积累与转化机制。结果显示:院士的跨国流动模式以“复合流动型”和“国际浸润型”为主;形成了以“美国核心型”和“欧洲核心型”为主导的地缘层级结构。社会资本演化分析显示,院士经历了从师承强关系主导到结构洞连接的弱关系,最终通过其本土学生延续海外强关系的动态演化过程。建议通过实施差异化人才支持政策、重视弱关系的网络拓展功能,充分发挥院士的跨国学术桥梁作用,持续提升我国科技创新竞争力。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杨正光,周文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双一流”建设高校为研究对象,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揭示高校学位点优化调整决策路径的实然样态。研究发现,高校学位点优化调整决策在国家调控、省级统筹框架下,遵循服务需求、创新发展、优势特色、保障质量的决策原则,其制度体系呈现“国家规制为主,校本特色为辅”总体特征,同时高校构建“刚性约束-柔性保障-动态反馈”的质量管理机制,将动态监测与评估结果有效联动以支持学位点优化调整决策。基于决策路径存在的现实问题,从“纵向贯通”“横向协同”“网状共振”“基座支持”四个维度针对“制度完善”“博弈平衡”“学科交叉”“数据赋能”四个方面提出完善高校学位点优化调整决策路径的优化策略。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金红昊,赖金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学位法》颁布实施与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的交叠背景下,以实践成果申请学位将成为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基于“长江经济带地区工科硕士生调查数据库”实证分析以实践成果为核心的实践嵌入型学位论文的现状特征及其对工程人才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实践嵌入型学位论文可以显著促进工科硕士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工程可迁移能力与数字化能力增值,并进一步改善其就业质量。这一效果在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硕士生中均有体现。就其内在影响机制而言,实践嵌入型学位论文具有产业真实需求牵引、企业研发项目融入、校企联合多元指导、数字孪生技术创新等核心特征,有助于实现知识生产与工程实践的交互融合,从而赋能于高层次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
  • 职业教育研究
  • 职业教育研究
    王小梅,祝鸿平,周详,刘植萌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持续10年的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建设中国职业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27家教育期刊的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和分析发现,公办本科院校的发文贡献比例远高于公办高职(专科)学校,“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双高计划”建设学校是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的主要产出力量。东部区域的发文量、机构科研活动参与度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职业教育科研已形成了区域集聚中心,产生了具有学术引领力的研究机构和研究者群体。研究热点在呈现出持续性的同时,也与重大政策、社会关切形成了良好的呼应关系。通过综合词频筛选、分析,提炼出2024年职业教育研究十大学术热点,并对其研究进展、核心观点、研究趋势展开分析研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