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林蕙青, 管培俊, 张军, 张大良, 孙维杰, 徐小洲, 马陆亭, 叶齐炼, 阎光才, 周建松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卢克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是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高等教育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中西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对于加快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卓有成效,但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短缺、创新能力不高、高层次人才引育困难、对外开放度不够、投入不足等问题。以中西部高等教育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区域发展;以“双一流”建设高校引领带动高等教育整体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水平;加大经费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眭依凡, 富阳丽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双一流”建设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实力的战略组成,“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主动担负起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结合笔者关于首轮“双一流”建设研究的系列成果,对世界一流大学及其要素、“双一流”建设高校遴选的目的原则、“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建设重点、“双一流”建设高校内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双一流”建设高校必须回归并致力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双一流”建设高校建设成效评价改革的方向及重点等,关系“双一流”建设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及其内在逻辑进行了系统再思考,提出了旨在启示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自觉肩负起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使命责任担当的行动建议。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刘国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教强国是教育强国的主要标志与核心支撑。开启高教强国建设新征程,要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的新任务、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新布局、聚焦重大战略任务新部署,明确高等教育的使命担当;要认清高等教育在落实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方面存在的差距,认清高等教育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把准新时代新征程的主要任务;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和原则,以高质量发展统领全局,以一流大学体系建设为龙头,以提升国际化水平为重要突破口,开创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罗燕, 刘惠琴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主要国际机构提出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核心素养进行概述、比较和分析,发现虽然世界各大国际机构的定位和角度有所差异,对素养的构建与关注亦有所差别,但它们所期许并看重的素养要点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即强调个体面对创新和不确定性时所需的高阶认知、沟通和跨学科素养以及韧性。对美国主导下的核心素养概念的社会构建运动进行批判性分析,以期能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的创新,提供方法论借鉴。
  •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李人杰, 郭建鹏, 吕帅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线学习技术是否与时俱进地满足了学生的多元高阶需求,对于大学生能否持续参加在线学习至关重要。基于技术接受和任务技术匹配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利用全国258所本科高校100 801名大学生的学情调查数据,系统考察任务技术匹配对大学生在线学习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任务技术匹配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并仍有提升空间;在诸多因素中,任务技术匹配的影响效应最大,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变量;任务技术匹配通过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及使用态度的中介作用,显著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研究建议,为促进大学生对在线学习的持续参与,应进一步完善在线学习技术支持,把握大学生任务需求,优化平台建设,强化技术培训,改进在线教学质量。
  • 教师教育研究
  • 教师教育研究
    吴秋翔, 林翌甲, 宫颢韵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吸引优秀高中毕业生选择师范教育专业是培养壮大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基于专业选择的分析视角,通过混合方法,对贵州某县级市2020届高中毕业生大学专业选择进行研究,探讨县域学生选择师范教育专业的影响因素与解释逻辑。研究发现,影响学生考前专业选择意愿与高考录取结果的因素存在差异,低阶层学生虽然更愿意选择师范教育专业,但在高考中无法实现升学目标。从专业选择的原因来看,在注重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同时,选择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更看重“未来就业可进入体制内,工作稳定”与“父母家人的希望或要求”。研究认为,县域学生对师范教育专业的选择同时整合了经济化的理性选择与县域场域文化规训在内的双重逻辑,经济性因素的影响贯穿学生专业选择的全过程。研究结论可为公费师范生及“优师计划”等特殊类型招生政策的完善、县域中小学职业生涯教育的推进提供参考。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张建卫, 滑卫军, 郑文峰, 付萌萌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术激情是研究生开展自主创新的关键素养,是高质量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通过对北京、太原、西安三地532名在读研究生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层级回归检验成长型心智模式对研究生学术激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成长型心智模式正向影响研究生学术激情,自主动机在上述关系中起正向中介作用;导师支持正向调节自主动机的中介效应,而绩效证明目标导向负向调节自主动机的中介效应。研究建议高校和研究生导师要深入把握高层次人才核心素养构成,将塑造成长型心智模式贯穿于人才培养实践;重视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动力系统,发挥自主动机的内驱作用;强化研究生导师支持功能,提升学生监控绩效证明目标导向的能力水平。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李永刚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生导师是许多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中经历的一个新角色,从学生、教师转变为导师的过程并不总是顺利过渡,但在学术研究和日常管理中却常常遭到忽视。通过对22名就职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青年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发现在成为导师的过程中,初任导师会遭遇导师身份确立困惑、换位指导挑战、导生沟通困难和指导时间投入负担等多方面的挑战。在此过程中,初任导师会通过师友身份协调、指导标准调整、新旧沟通经验调适、多任务时间平衡等行动来积极适应新的导师角色。未来应针对青年教师设置助理导师岗位、设立导师反思性研究项目和研讨沙龙、加大研究生指导质量评价的权重,为初任导师的专业发展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制度支撑。
  • 研究与探索
  • 研究与探索
    曹宇莲, 哈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口支援是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机制之一,在扶贫事业、抢险救灾和疫情防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教育是对口支援的重要场域,其中2001年开始实施的高校对口支援已成为一项长期、稳定的中国特色教育帮扶措施。基于1994—2018年《高等学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和《全国高校社科统计资料汇编》,通过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发现:第一,高校对口支援对受援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影响显著,对口支援使得受援高校的师资队伍规模增加了5.92%~23.58%,高级职称比例显著提高了1.99~4.69个百分点。第二,对口支援对受援高校的科研能力有一定正向影响,但提升效果还比较有限。第三,对口支援对受援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影响显著,科技横向经费显著增加37.43%~52.38%。第四,对口支援是一项长期工程,其效果至少需要3年时间才能显现。第五,相较于简单增加支援高校数量,“团队式”支援更能提高对口支援效果。
  • 研究与探索
    杨剑勇, 赵柯青, 郭化林, 鲍旦颖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广义熵指数对我国“十五”至“十三五”期间四大经济地带及其省级行政区域地方普通高等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的均衡性进行测度和分解,并全面考察其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我国地方高等教育投入水平显著提高,地带及省际差异在逐步缩小,中西部增长较快,东部发展速度有所放缓,东北增速下滑显著。从空间上看,泰尔指数及其影响总体呈现“东部>西部>中部>东北”格局。从影响机理看,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财力和区域创新能力是造成四大经济地带教育事业费投入失衡的重要原因。最后提出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协调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精准扶持”等政策建议。
  • 研究与探索
    蒋惠凤, 张兵, 刘益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任务,现代产业学院作为高等教育体系内实施产教融合工程的创新组织,迫切需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及其观点,界定了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内涵维度:共生度、融合度和适应度。针对当前现代产业学院组织合法化进程缓慢、生态位差异化不显著、多元主体共生发展难等发展困境,提出现代产业学院通过主动合法化、寻找合适生态位、实质化“一体化共生”等路径保障和推进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
  • 职业教育研究
  • 职业教育研究
    周详, 王小梅, 李璐, 刘植萌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连续3年的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研究领域规模保持相对稳定,科研机构、研究者和期刊间的互动模式趋于常态化。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依然保持着职业教育研究场域中主要角色的地位,在影响和塑造职业教育研究规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科研机构和研究者在区域分布上呈现出较强的集聚和分化态势,初步形成了3个较大的研究活跃中心和其他较小的研究活跃中心,与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基本保持一致。研究热点呈现出持续关注传统议题与紧密结合政策热点的特点,活跃作者的流动性和开放性较高,也显示了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尚处于探索发展的成熟化过程之中。
  • 资料
  • 资料
    《中国高教研究》编辑部
    2022, 38(12): 103-1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