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建设教育强国研究
  • 建设教育强国研究
    邬大光,胡小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治理能力是大学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大学制度建设是大学治理能力的体现。绩效考核作为目前大学治理的普遍手段,反映的是追求效率的管理思维,对推进大学治理从经验管理走向制度管理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负面作用开始显现。透过对科研与教学的绩效考核方式与逻辑分析,发现大学治理能力存在“过于刚性”的经验治理,导致“缺乏温度”的制度治理以及“理念偏差”的文化治理等困境。任何大学在建设高质量和内涵式发展进程中,都需要超越过于制度化的绩效管理,尽快走出以“工分制”为特点的绩效考核。改善大学的学术生态,需要提升治理者的治理理念和认知水平,探索科学导向的大学治理,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模式。
  • 建设教育强国研究
    王战军,翟亚军,张微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学位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石。围绕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和需求,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考虑,要突破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二元框架,构建中国特色的“副学士—学士—硕士—博士”“科学型、应用型和职业型”的四级三类学位体系,进一步完善我国学位制度体系,促进我国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满足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学位条例》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其象征意义和实践意义早已超出学位制度建设的范畴。学位层级和学位类型的研究对于高等教育法律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研究
  •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研究
    胡德鑫,逄丹丹,顾佩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和夯筑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新型组织。基于我国首批50家现代产业学院的范例,解析当前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的兴起动因与建设目标、建构逻辑与融合策略、未来行动路径。研究显示,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国家重点领域;赋能产教深度融合,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工程教育组织形式,深化新工科建设;变革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新时代卓越工程师共同形塑现代产业学院的兴起动因与建设目标。进一步,当前现代产业学院的建构逻辑与融合策略集中在构建多元利益主体协同参与的混合式组织架构;注重基于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反向设计;创建浸润真实工程环境的项目式教学范式。最后,指出未来推进现代产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
  • 教育法治研究
  • 教育法治研究
    邓静秋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宪法调控是教育法典编纂的首要要求,教育法典的规范基础应当在宪法中进行深刻阐释。坚持以宪法为依据,为法典编纂活动奠定了合宪性基础,是保证教育法典编纂“规范繁衍”的根本要求,为未来教育法典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宪法中的教育规范主要包括确认性规范、纲领性规范、权利义务性规范和组织性规范,共同构成教育法律制定的根本法依据。为贯彻宪法中的教育规范,应将保障公民受教育权和国家教育发展权作为教育法典的价值依归,统筹考虑宪法中教育条款的规范表述和体系关联,以教育类型为主、教育阶段为辅的逻辑主线来架构教育法典的分则各编。在宪法的价值和规范统摄下系统整理既有教育法律体系,考量教育法与其他部门法之间的紧密关系,以实现对公民受教育权的全面保障。
  • 教育法治研究
    刘旭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行政法律责任单独保留+引致性民事、刑事法律责任条款”的技术路径难以形成教育法典法律责任的规范构造。应根据教育法的属性来研判这一议题。问题导向的立法模式和教育法律关系性质的多元化,决定了教育法典应属领域法典。篇章体例方面,法律责任“总则专章+分则补充”的篇章体例更有助于维系领域型教育法典的体系性。编纂理路方面,应遵循领域型法典法律责任固有的编纂理路:首先,分类处理既有责任条款,包括运用引致性条款规定民事与刑事责任,运用引致性条款和具体责任条款规定行政责任;其次,增补一般性责任条款,彰显教育法典的基本价值理念,并实现教育法典与其他立法的衔接;最后,健全与义务相对应的责任条款,确保教育法典的可诉性。
  • 教师教育研究
  • 教师教育研究
    梅雄杰,计国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在牵引教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从人性假设理论透视,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主要从“经济人”假设出发,通过绩效问责、统一标准和效率优先保障教学质量,忽视了人性假设的复杂性、生成性和教育性,继而导致评价体系内在需求与高校教师教学需要现实走向之间的失衡。摆脱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的人性错位困境,需在价值导向上树立利己人性与利他人性结合的评价思维,在内容标准上确立预成人性与生成人性共振的指标定位,在方法规范上寻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的支持系统,多维协同变革高校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以期实现个体、组织与社会发展的同向谐变。
  • 教师教育研究
    刘亚荣,崔明明,庞加欣,闫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高水平大学“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中,高校职员制改革成为提高大学管理水平、推动大学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抓手。我国高校职员队伍存在诸多问题,现行的职员制并没有实现既定的改革目标,形成成熟制度体系。系统梳理加州大学系统最新实行的职员制改革,对其职员制度的核心框架——职业轨道体系的构成机理进行细致解析,并对其改革背后的推动机理做出推测,包括问题和战略导向的动力机制,人力资源升级换代和行政组织运行保障的推动机制,同时分析我国推动类似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的阻力,为提升我国高校管理水平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改革思路。
  • 教师教育研究
    陈婷婷,王者鹤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教师科研发展性评价对实现学科特色化发展、前瞻性、持续性科研创新以及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为世界上最早建立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的国家,英国在长期的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从国家到院校层面的两级高校教师科研发展性评价体系,并呈现出促进评价对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多元价值的判断一致性、重视科研产出的实质性增值以及遵循学科发展的生成性规律的逻辑指向。我国可借鉴其在高校教师评价理念、制度、模式、标准以及结果应用等方面的经验,完善高校教师职业激励制度,构建高校教师分级评价和发展支持体系;促进利益相关者参与建构,健全多元价值融合评价机制;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应用性科研标准,优化科研组织制度设计;加强专业科研评价团体建设,规范科研元评价标准体系。
  • 研究与探索
  • 研究与探索
    肖烨,曹宇莲,哈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人力资本。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人口普查分县数据,利用我国大学扩招以来新建校区这一准实验,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从人口规模、人口质量和产业人口结构三方面研究大学新建校区对区县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发现,启用新建校区能够使区县人口规模增加7.0%,迁入人口增加10.2%;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0.11年,高技能人口比例增加1.83%;第二产业人口比例减少,第三产业人口比例和专业技术人员比例增加。拓展性分析发现区县新建校区对邻近区县存在溢出效应。因此,大学新建校区促进了区县人口集聚,提升了人口素质,推动了就业人员向第三产业转移升级。
  • 研究与探索
    王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跨学科在知识生产、服务经济社会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其重要性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但仍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国外普遍认同的“Interdisciplinary”(跨学科)与本土化语境下的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概念关系尚不明确;二是实践中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之间的区分模糊,任意交叉现象明显;三是学科交叉演变为交叉学科的过程,尚未与国外的跨学科分类研究相对应。高校跨学科过程是不同学科之间的互动,基于整合程度的不同,在瞬时性上体现为不同的类型。学科性是高校跨学科演变的关键维度,也是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演变的本质区分。因此,基于学科性维度,探讨了“Interdisciplinary”与“学科交叉”和“交叉学科”的概念及其在分类上的对应关系,以加强国内外在跨学科研究上的沟通对话,促进高校跨学科的发展。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郭丛斌,邱世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方式不同,因此需确定合理的博硕比以促进区域创新发展。使用2005—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统计了国家和地区层面研究生博硕比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情况,并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检验了研究生博硕比对区域创新的门槛效应,随后根据博硕比的门槛最优区间计算出博士研究生的适度规模。研究发现,博硕比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且该影响从东部到西部逐步减小;三大地区中,中西部地区的博士研究生实际规模与适度规模相比较低。鉴于此,在研究生招生时要适度平衡博士和硕士生的招生规模,并根据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二者间的比例;同时博士研究生招生应适度放权,并设立监督机构,确保试点省份审批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的质量。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王思遥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分析3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4 373名博士生的调查数据,围绕跨学科培养环境、跨学科投入和博士生的跨学科能力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博士生对跨学科资源和跨学科课程的满意度较低,对导师跨学科培养的满意度较高,博士生自身的跨学科投入不足,其跨学科技能和反思性行为水平进步空间较大。跨学科投入在跨学科资源和博士生跨学科能力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在跨学科课程与跨学科能力之间以及导师跨学科培养与跨学科能力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此外,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的结果表明,跨学科背景增强了跨学科课程及跨学科投入对博士生跨学科能力的促进作用,削弱了跨学科资源及导师跨学科培养对跨学科能力的预测效应。基于此,培养单位应努力创设良好的跨学科培养环境,适当提升博士生的跨学科投入,并根据博士生的跨学科背景完善跨学科培养体系。
  • 职业教育研究
  • 职业教育研究
    冉云芳,吴希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形式,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调研发现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实效性仍不尽如人意。基于扎根理论,通过对江苏省12所职业院校的25位教师进行深度访谈,对原始资料进行编码,凝练出74个概念标签、21个初始范畴和6个主范畴。在此基础上,构建“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模型,并揭示教师参与校企合作“意愿-表现-收益”的动态化决策行为过程,以及“学校支持”“企业需求”“学生表现”对教师决策行为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效果,应致力于教师自身观念的转化及服务能力的提升,激发其参与意愿;建立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评价指标体系,关注其参与表现;完善教师参与校企合作的激励和保障机制,提高其参与收益。
  • 职业教育研究
    周详,王小梅,刘植萌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近5年的全国高校职业教育科研论文统计分析发现,职业教育研究生态趋于成熟,研究机构、研究者和期刊间互动模式逐步呈现稳定状态。公办本科院校和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依然扮演着研究场域中的主要角色,2022年度公办本科院校的贡献率超过了公办高职高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研究者在区域分布上仍然呈现出分化的状态,东部地区的积聚态势明显且持续强化,具有传统研究优势的机构影响力保持稳定。职业教育研究热点分布上呈现传统议题持续关注与政策热点阶段性响应并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