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建设教育强国研究
  • 建设教育强国研究
    张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高等教育大国迈向高等教育强国,我国经历了从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强国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思路和模式更加清晰、认识和路径更加自信。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增长、结构优化、促进公平等方面成绩斐然,有效推动了教育质量的保障和提升。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要进一步增强系统观念和辩证思维,明确建设目的,完善教育功能;把握教育规律,转变发展方式;适度扩大规模,优化层次结构;加强统筹协调,促进教育公平;打造开放高地,推动国际交流,为实现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目标作贡献。
  • 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
  • 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
    李言荣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的使命是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支撑和引领。为更好服务强国复兴战略、更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学的发展应该聚焦高质量的人才培养、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三大要素。西北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合作四方面均进行了探索实践,推进了大学的高质量发展。
  • 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
    Andrew D. Hamilton,丁奎岭,顾赛,张平文,Jon Frampton,高松,Jennifer Dixon,黄如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研究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研究
    阎光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从微观层次的活动与实践角度审视,教育、科技与人才的关系内涵主要关涉教育的科技人才培育功能,但它不是教育活动的全部,学校教育也不可能直接产出科技人才,而是关照人的潜质发掘,依其禀赋、志趣和偏好通过个性化和差异性的教育,为社会提供大批多样化的潜在人才。因此,让学生在不同阶段教育中贴近生活与工作世界,理解科学与技术内涵,结合个人潜能与发展需求,自觉投身于STEM领域的学习,这是沟通教育与科技的基本路径。学校教育关注所有而不是少数人群的才智训练,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需要重视机会均等前提下个体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发展,并营造健康的人才与教育文化氛围。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研究
    蔡红红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内生偏好是教师科研创新的重要动力。通过对4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3 113位教师的调查与分析发现,大学教师的科研偏好较强,但科研创新性不高;虽然对科研投入的积极作用有限,但科研偏好不仅能直接影响科研创新,也能通过强化科研投入实现间接影响,直接效应大于间接效应;学术制度认同制约教师的科研投入;科研偏好与学术制度认同的交互作用对科研投入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两者在影响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存在替代效应,且随着教师学术制度认同水平的提升,科研偏好对科研创新的直接作用逐渐被削弱。在影响大学教师科研创新的过程中,内生科研偏好比外在学术制度发挥了更强大的作用。研究在呵护教师科研偏好、促进科研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上得到一些启发。
  •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研究
    孙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2000—2020年974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的跨学科教育经历、1996—2021年间跨学科研究与学术产出成果进行分析,发现196位学者具有纵向跨一级学科教育经历(本-硕-博),并体现出先基础学科、后应用学科训练特点。其中,生命科学领域跨学科人才培养比例较高(28.3%),但化学领域跨学科研究水平比较高。跨学科研究程度与学术成果之间存在阈值效应和学科异质性。在化学领域,二者之间呈现U型非线性关系,结合阈值分析变化拐点后,跨学科对学术产出各方面存在正向影响。在数学物理和生命科学领域,二者之间则大多呈现倒U型非线性关系,变化趋势较为复杂。因此,应提倡“适当学科+宽基础”培养理念,鼓励学术评审中“开放同行评价”,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搭建跨学科研究平台。
  • 本科教育研究
  • 本科教育研究
    苏德,后慧宏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质量发展是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大学本科教育实现内涵式特色化发展的本质要义。内部善治能够从目标、手段、结构、过程、结果等层面助推大学实现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大学内部善治视角,在性质、实践和测度上界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聚焦本科教育管理失效问题和学术史上大学内部治理研究的核心观点,选择人才培养职能、五育并举制度、内部善治架构、课程教学实践、大学组织文化等内容,构建了大学内部善治框架。以此阐明价值观照、制度适配、组织分治、知识融通、动力支持为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学内部善治逻辑。构建了追溯育人价值、调控教育制度、改良管理组织、补给学科知识、激活发展动力为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学内部善治理路。
  • 本科教育研究
    秦娟,李红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本科生学习时间的数量、结构、弹性与学业质量、学业成就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而学生课表能比较真实、具体、客观地反映学习时间。基于对96所高校、95个专业本科生共381份个人课表的分析,发现本科生学习时间的课内占比较大,学习时间的碎片化较明显,学习时间的自由度较小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隐匿在课表中本科生学习时间的三个问题:学习时间的课内偏向,给自主学习带来严峻挑战;学习时间的碎片化,对深度学习造成严重影响;学习时间自由度的限制,使个性化教育难以实施。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李金龙,白丽新,钟建梅,崔育宝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以陕西省国民经济行业发展及其高层次人才供给状况为研究内容,构建六大工业行业集群“理工类研究生供给”和“工业行业经济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其发展水平及二者的协调关系。研究发现:各集群中二者的耦合协调度波动上升,但总体处于工业行业经济发展滞后的低水平协调状态。据此建议:优化招生计划配置机制和高端人才培养结构,优化现代产业发展布局和工业行业创新生态,优化高端人才供给和行业经济发展协调机制。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许丹东,吕林海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博士生教育规模的扩张和弹性学制的实行,婚育博士生的数量日益增多,结婚生子是否会妨碍博士生的学术训练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博士生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婚育状态博士生的学术经历与学术收获差异,结果表明有子女的博士生比其他博士生尤其是未婚博士生报告了更高的导师指导、项目参与和课程学习得分,并报告了更高的科研能力增长和整体满意度得分。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有孩子的博士生提高了师生交流、项目参与和课程学习的有效投入,因此提升了科研能力和整体满意度。另外,在婚育与博士生学术经历以及收获的关系上没有发现显著的性别差异。研究结果不支持婚育必然妨碍博士生学术训练的观点,未来的研究可结合更多指标对两者间的关系开展进一步探索。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杨帆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海归博士回国就业的主要平台,高校承担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职能使法学专业海归博士面临“再本土化”的过程。基于江浙京粤地区的调研发现,法学专业海归博士教育教学“再本土化”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阵痛期、瓶颈期与分化期。法学专业海归博士回国任教后的教育教学困境使高校对其青睐程度骤减。与本土博士相比,法学专业海归博士并不一定具备教育教学方面的优势,反而历经更为漫长的阵痛期与瓶颈期。为了激发法学专业海归博士的教学潜能,海归博士应当将学缘优势与本土问题意识融合,依托比较法学研究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与科研水平,高校也应当构建常态化教学考核机制。
  • 比较教育研究
  • 比较教育研究
    石雪怡,曲柳凝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为扭转“绩效至上”的不科学评价导向,构建有效培养、吸引科技创新人才的良好科研文化,英国发布了新一轮全国高校科研评价——“科研卓越框架2028”(REF 2028)的设计方案。REF 2028以高校科研文化建设情况为评价重点,对三大评价维度进行全面变革。具体而言,用科研文化维度代替科研环境维度,采用兼顾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科研文化评价模式;扩展科研成果维度基本内涵,取消对科研人员个体绩效的关注;扩大科研影响维度指向范围,更加重视影响产生的具体过程。REF 2028展现出以文化可持续建设为导向、以全过程评价为中心、以“证据为本”为原则的三大改革特点,这对推动我国科研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全过程评价体系、助力评价准确性和效率双重提升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比较教育研究
    韩烨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日本创立教职大学院制度,推动教职大学院成为担负基础教育教师硕士化培养的主要阵地。从初期建立到组织扩增再到转型提质,日本形成了学科教育融入、理论实践交互、师资优势嵌合、在职“工学结合”的制度框架。在地方落实上,一些高水平教职大学院采取人才分类培养、“三化”机制构建、课程教材化及远程教育项目等举措,推动了教师人才培养体系从封闭转向融合,体现出各校“锚目标、严标准、重效能、讲公平”的实践取向。这些探索可为破解我国教师教育体系封闭性难题,推进硕士层次教师的高质量培养提供有益借鉴。
  • 职业教育研究
  • 职业教育研究
    杨蕊竹,孙善学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发展双元制高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技能形成体制的新变化。采用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系统分析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起源与发展,探讨“堆叠”“转换”“漂移”三个制度变迁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双元制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动力来自大中型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多元协同创新、制度的活力在于形式灵活,但双元制高等教育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现阶段我国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目的有相似之处。借鉴德国经验,建议在我国职教本科发展的政策上应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丰富职业本科教育形式、适度提高发展速度和规模、重视职业本科高校合理布局。
  • 职业教育研究
    李梦,刘英群,韩锡斌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有关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的研究大多基于经验总结和感性认知,缺少比赛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行为的实证性证据。通过对6 973名高职院校教师的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发现教师参与比赛的次数和级别均对其信息化教学行为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同时,参与比赛的次数不仅能够直接促进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行为,而且能够通过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而间接促进其信息化教学行为;然而,参与比赛的级别并不会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态度产生影响。职业院校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以比赛主办方的创新改革为牵引力,以职业院校的组织管理为助推力,以教师自身的教学实施为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