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导航切换
中国高教研究
首页
关于本刊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期刊导航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重点文章
E-mail Alert
期刊动态
期刊订阅
科研参考
联系我们
留言板
English
过刊目录
2024年, 第40卷, 第06期
刊出日期:2024-06-14
国家中小学优秀教师培养计划研究
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教育法治研究
研究与探索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职业教育研究
全选
|
国家中小学优秀教师培养计划研究
Select
国家中小学优秀教师培养计划研究
以基础筑基础 以拔尖育拔尖——上海交通大学培养中小学科学类教师的思考与实践
丁奎岭
2024, 40(06): 1-5.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0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新形势下仍存在高层次科学类教师数量不够、职业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培养体系有待完善等现实挑战。为主动适应中小学科学类教师队伍建设需求,教育部提出实施“国优计划”。该计划以优化教育结构,特别是强化科学教育为导向,发挥高水平综合性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跨学科资源优势,培养情怀深厚、能力卓越、具备科学与工程素养的高质量科学类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关注科学教育,率先成立教育学院,不断探索科学类教师培养新模式,为我国科学类教师的创新性培养提供了实践经验。
Select
国家中小学优秀教师培养计划研究
“国优计划”:探索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新路径
杜江峰
2024, 40(06): 6-9.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0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对教师教育体系提出了新要求。“国优计划”以推动高水平大学培养研究生层次科学教师来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基,体现出填补科学教师教育的政策缺位,优化教师教育政策的结构体系;突破传统师范类教育体系的路径依赖,推动高水平大学与中小学联动共建高质量科学教师队伍;直面基础教育科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发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理工科人才培养优势等政策理性。浙江大学立足于“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办学传统优势,从面、线、点三个层面发力打造一流的卓越科学教师培养基地,探索“理学/工学+教育学”的培养方案,实行“项目制组织、全方位训练、全链条协同”的卓越科学教师自主培养新模式。
Select
国家中小学优秀教师培养计划研究
高水平大学引领中小学教师队伍时代变革的探索与实践
张军
2024, 40(06): 10-13.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0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代十几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学生培养取得显著成绩,但也存在高素质中小学教师队伍供给不足、拔尖创新人才“前置培养”存在短板、大中小一体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健全等问题。实施“国优计划”,对于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办教育,打破人才培养路径依赖,优化中小学人才培养体系等具有重要价值。高水平大学要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勇于担当“国优计划”的使命责任,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锻造思想力,厚植学生理想信仰沃土,打造价值引领生态;锻造知识力,充实学生学科交叉底蕴,打造学科孵化生态;锻造引领力,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打造创新文化生态;锻造行动力,激发学生乐教适教潜能,打造政策环境生态。
Select
国家中小学优秀教师培养计划研究
“国优计划”:时代意蕴、战略目标与创新举措
刘益春
2024, 40(06): 14-17,25.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0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国优计划”是新时代夯实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基础,推进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攻坚,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工程。“国优计划”以乐教适教为选拔标准、以研究生层次为培养目标、以跟踪服务为基础保障,创造性地提出了创新研究生选拔方式、培养模式与招聘方式等重要举措,具有强化党对教师教育的领导、夯实教育强国建设之基、健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的战略意义与时代价值。
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Select
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构建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十个问题
张炜
2024, 40(06): 18-25.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0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构建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应坚持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准确把握和遵循不同类型学科划分的逻辑和价值取向,结合高等教育实际不断拓展研究内容,完善问题导向和多学科研究范式,科学界定学科边界,推动学科交叉和融合,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深化改革创新,客观开展中美教育学研究生比较,凸显中国特色,打造高等教育学的中国式研究范式、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Select
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我们需要怎样的高等教育学
宣勇
2024, 40(06): 26-34.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06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学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等教育学体系已完成创设,但在当下缺乏解释力,亟待完善升级;高等教育研究空前繁荣,但对实践缺乏指导力,亟待精炼整合;高等教育处于教育的龙头地位,但理论创新缺乏引领力,亟待自主建构。未来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要围绕“学科、学术、话语三大体系”的建设来展开: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建设要重在自主,学术体系建设要重在协同,话语体系建设要重在融通。重视高等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三大来源:高等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规律性意识、政府政策供给中的真理性共识、学者总结提炼创新的系统性学识。建立一个由高等教育活动的实践者、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者、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者三者共同组成的高等教育学科知识生产的三螺旋模式。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Select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开放性荣誉课程:谁在修读,谁在坚持
范慧慧,祁艳彤,牛新春
2024, 40(06): 35-42.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07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开放性荣誉课程是国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但国内关注其成效的实证研究稀少。以某“双一流”建设高校为案例,考察荣誉课程学生的学业表现、人格特质和人生目标,并分析入学时识别荣誉课程学生的可能性。研究发现:荣誉课程学生中学竞赛表现出色、大学学业表现优异、情绪稳定性高;以自律和能力为人生目标,希望自己成为勇敢的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突破精神,具有“坚持不懈”和“目标达成”特征的学生尤其如此;然而仅凭高考分数和科学竞赛表现基本无法准确预测学生的荣誉课程修读情况。结果表明,开放性荣誉课程吸引了一批学术能力出众、抗压能力良好、以勇敢为人生目标的学生,是能从“双一流”建设高校广大的学生群体中选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
Select
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研究
“博学而约礼”:大学生学习投入潜在类别与负责任决策关系的实证研究
陈兆军,叶正飞,郭建鹏
2024, 40(06): 43-5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08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负责任决策作为社会情感能力的关键要素,有助于个体增强道德责任感和做出建设性选择。学习投入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结果的重要预测变量,探讨大学生群体中不同学习投入类型及其与负责任决策之间的关系,可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实践路径。以101所本科高校的70 678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潜在剖面分析技术探讨大学生学习投入类型及其对负责任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投入可以被聚类为全面投入型、相对均衡型、师生疏离型、被动投入型、全面脱离型五种类型,不同类型在负责任决策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全面投入型表现最好,其次是相对均衡型和师生疏离型,被动投入型和全面脱离型表现最差。高校应该积极营造促进大学生负责任决策的环境和氛围,提升大学生学习投入程度和负责任意识,指导其做出更加周全和理智的决策。
教育法治研究
Select
教育法治研究
法典编纂视角下教育法基本原则的体系化整合
万千慧,龚向和
2024, 40(06): 51-59.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09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教育法典总分式的编纂体例要求充分发挥总则中基本原则“公因式”的作用,而当前的教育法基本原则的提炼与解释面临来源单一性与性质复杂性、领域法思维与内容独立性要求、社会回应性与要件协同性的三重逐层递进的整合矛盾。应当在明确教育法部门行政法的性质定位和法律原则基本属性的理论前提下,以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以及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为并行价值主线,以教育性、规范性、协同性为标准整合教育法基本原则,并以宪法在教育领域的两条价值主线确定教育法基本原则内容,以规范结构对应、法典性质对应、制度保障对应的融贯性思维推进其体系化整合。
研究与探索
Select
研究与探索
少子化趋势下2024—2050年高等教育生源供需预测与危机预警——基于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贺祖斌,郭彩清
2024, 40(06): 60-68.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10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人口少子化趋势下,采用队列要素人口预测方法和构建ARIMA时序模型,设定低中高3种生育方案对2024—2050年我国高等教育生源供需规模及缺口态势进行预测。研究发现:高等教育生源在2024—2037年间呈供大于求态势,形成从514.66万人锐减至16.98万人的需求缺口;在2038—2050年间呈供小于求态势,形成从274.02万人分别扩增至1 171.85万人、996.78万人、821.69万人的供给缺口,预示着2038年左右将迎来历史性“生源拐点”,届时将可能引发生源数量危机和质量危机,并造成高等教育生态系统失衡。对此,应多措并举大力提振社会生育水平,开源节流不断增强生源供给能力,建立生源监测及危机预警机制,促进招生规模与生态承载力适配,以实现高等教育生源供给与需求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Select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跨学科学位论文研究对博士生延期毕业的影响——基于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的分析
谢鑫,许丹东
2024, 40(06): 69-76.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1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跨学科学位论文是推动博士生跨学科学术训练的重要抓手,但跨学科研究通常存在挑战度高、周期长的特点,开展跨学科学位论文研究的博士生可能面临着更高的延期毕业风险。基于2022年度“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项目的研究表明:跨学科学位论文给博士生带来了较大的研究压力、需花费更多时间成本,对其延期毕业的概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在影响的异质性方面,跨学科学位论文更可能增加自然科学、学科背景单一化博士生的延期毕业风险。据此,建议对博士生完成跨学科学位论文提供全流程、多方位的支持。通过延期后的项目资助、弹性学制,助力合理延期博士生完成高水平、长周期的跨学科研究。重点支持自然科学博士生的跨学科研究,积极招收有跨学科教育背景的生源。
Select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研究生心理支持体系构建的国内外经验与中国路径
邓丽芳,陈露露,王姝怡
2024, 40(06): 77-84.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12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解决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既要看到问题本身,也要看到问题背后的诉求。研究生心理支持体系建设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结合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从现实样态与国内外实践经验两方面窥见研究生心理支持体系的实然之貌。研究发现,研究生心理支持体系应当包括发展性支持、预防性支持和干预性支持三大核心要素;当前我国研究生对发展性支持和干预性支持满意率良好,但对预防性支持满意率偏低;以法律/政策文件为引导、健全研究生心理支持组织、配齐配强人才队伍和加大研究生心理支持经费投入是国内外研究生心理支持的主要经验。对此,研究生心理支持体系应从“重治轻防”转向“发展为先,重防优治”,同时优化心理支持实施过程和确保各参与主体分工明确。
比较教育研究
Select
比较教育研究
跨学科视域下美国高校教师校内联合聘任制的演进、模式及启示
相博文,储祖旺
2024, 40(06): 85-92.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13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跨学科视域下,美国众多高校开始推行新的教师聘用和评估模式,其中教师校内联合聘任制成为推动美国高校跨学科研究和教育的重要举措。美国高校教师校内联合聘任制源自20世纪中期,经历了起步探索、加速发展、渐趋成熟3个阶段,演进形成了“D+D”“D+I”“I+I”3种组构模式,从选拔与聘任、保障与激励、考核与评价3个维度构建了教师校内联合聘任制。美国高校教师校内联合聘任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水平跨学科研究成果产出、增加办学效益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但也存在缺乏具体有效的业绩评价标准、协同效率不高等问题。借鉴美国高校的有益经验,以完善我国高校教师校内联合聘任制,推动更多的优秀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与教育活动。
职业教育研究
Select
职业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双重视角
巨绍炜,蔡萌
2024, 40(06): 93-100.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14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对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队伍建设等具有重大意义。从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双重视角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影响机制的理论模型,基于2022年调查获取的29 529份全国性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乡土情结正向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城市融入感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家庭禀赋通过个体社会资本与人力资本的部分中介,负向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返乡就业意愿;返乡政策感知正向调节乡土情结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返乡就业意愿的影响。基于此,建议地方政府畅通返乡政策精准投递渠道,依托乡土情结纽带引导高职人才返乡;高职教育主管部门试点返乡就业的定向招生模式,指导面向乡村产业的专业动态调整;高职院校加大弱势阶层家庭学生就业帮扶,推进学生返乡下乡实践与城市求职关怀;高职院校大学生个人努力学习夯实个体资本基础,主动了解返乡政策厚植乡土情怀。
Select
职业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学习特征:基于学习活动的潜在剖面分析
马欣悦,石伟平
2024, 40(06): 101-108.
https://doi.org/10.16298/j.cnki.1004-3667.2024.06.15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对学生差异特征的把握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切入点,是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以比格斯3P教-学模型为基础,构建高职学生学习活动分析框架,并对学生群体进行区分。通过潜在剖面分析(LPA),依据高职学生学习活动特征将其分为学习淡漠型、协作促进型、低效学习型、均衡发展型以及事半功倍型五种类型。高职学生以低效学习型为主,不同类型学生在分类变量上各有其分布特征,证明了分类探究高职学生学习特征与差异的价值。根据高职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特征,高职院校及教师应精准研判学生类型,提供差异化学习支持;把握学生类型属性,构建差异化教学方案;依据学生阶段性特点,实施精准的靶向教学策略。
作者投稿查稿
专家在线审稿
主编在线办公
编辑在线办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