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特稿
  • 特稿
    邬大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高等教育转型发展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动力源。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我国整体的高等教育体系和各种高等教育机构都亟须转型。以大学为基本概念,探讨什么是大学转型发展和西方大学转型发展的经验,以及我国大学转型发展的特殊性。认为:西方国家的大学在千年历史中经历了多次转型,其发展"型态"逐步稳定;我国大学在百年历史中也经历了多次转型,但并没有形成稳定的本土化"型态",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大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大学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育观念转变、制度转型、组织转型、学科转型、专业转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等。我国大学转型发展有自己的特殊性,不仅要摆脱以往的路径依赖,更要从制度尤其是文化层面深入探讨转型的中国模式和经验。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姜恩来;李勇;覃红霞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百年历程中,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是贯穿始终的一条红线,从建党初期领导权问题的提出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初步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从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一切"的探索到改革开放后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直到新时代实现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从无到有、从区域到全国、从局部到全面,既是对自身执政规律的理论总结,也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化认识的历史成果。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时代,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完善党对高等教育全面领导的制度保障,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强国。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闻德亮;丁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过去百年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医学教育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以服务人民健康为根本目标,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独特的中国发展经验。对我党领导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对其取得辉煌成就进行总结,并据此对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高等医学教育的创新发展策略进行探讨,希望可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助力。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马永红;马万里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规模量的增长预示着高等教育系统将发生较大的转变。研究生教育位于高等教育系统的塔尖,将迈入"大国"向"强国"转型的关键期。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毛入学率增速变化为依据,选取美国、英国、韩国三个典型代表性国家为研究对象。从规模、结构、支撑条件、国际化程度四个一级指标以及在学研本比等9个二级指标对比分析研究生教育发展变化。研究发现,在学研本比呈现相对稳态。依据在学研本比的变化可将研究生教育发展划分为3个阶段:精英化阶段,在学研本比低于15%;大众化阶段,在学研本比介于15%~50%,其中15%~30%为大众化初级阶段,30%~50%为后大众化阶段;普及化阶段,在学研本比应超过50%。同时,研究生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普及化存在三种发展次序。基于此,明晰我国研究生教育所处阶段,研判未来发展走向,为高等教育规模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探明方向,为研究生教育强国建设提供阶段预警与指标参考。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许丹东;沈文钦;陈洪捷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17年全国博士毕业生调查数据,探索博士毕业生区域流动的影响因素,并重点考察西部地区博士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研究发现,博士毕业生的就业地点选择存在明显的地缘效应,若博士高校所在地与户籍地或前置学位高校所在地一致,那么博士毕业生更可能在本地就业;西部博士毕业生比东部博士毕业生更可能就职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并且西部博士毕业生的外流现象主要表现为企业就业者群体;虽然成渝地区对本地培养的博士有一定的保留率,但对其他地区博士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弱。上述发现支持了大学建设和创新型企业建设在博士人才积累中有重要作用的结论。西部地区一方面需要注重依靠本地大学培养博士毕业生,另一方面要注重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创新型企业,以吸引更多博士人才。
  • 高考改革研究
  • 高考改革研究
    冯成火;林瑞玉;严侃曼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3+X"方案是高考科目改革的一个制高点,具有跨时代意义。新高考改革是对"3+X"方案的继承和发展。要厘清新高考改革与"3+X"方案的内在逻辑和路径传承,深刻认识"3+X"方案在当代高考改革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新高考改革实践,为回归"3+X"方案开启了"窗口期"。回归"3+X"方案"开放、包容、多元、自主"的"本源"是进一步深化高考改革的必然趋势,是落实普通高中育人方式转变,接轨高校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促进学生更加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回归"3+X"方案面临的学生偏科现象加重、选考科目"冷热不均"加剧、等级赋分"同分不同质"、高校招生录取体制不配套的挑战,要积极推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进一步完善学考制度,改革等级赋分办法,强化招生计划和考试科目牵引,切实赋予高校依法招生录取自主权。
  • 教师教育研究
  • 教师教育研究
    刘伟;宋萑;黄嘉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全国13所高校共6 607名师范生的调查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受到自身经验、学校对在线教学的支持、教师教育者的在线教学情况,以及师范生感知的在线教学易用性和有用性的影响。高校对在线教学的支持虽然不直接影响师范生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但会通过影响教师教育者的在线教学情况,显著间接地影响师范生在线教学使用意愿。研究认为,要加强师范院校对在线教学的支持,鼓励教师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增强在线教学时的示范性,使师范生真正感受到在线教学的易用和有用,进而增强他们工作后使用在线教学的意愿。
  • 教师教育研究
    刘进;林松月;王艺蒙;孔繁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广泛的近亲繁殖存在,中国高校学术职业系统被天然地分成了近亲繁殖教师与非近亲繁殖教师两类人群,二者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其中,非近亲繁殖教师究竟能否考上当前任教高校,是矛盾的焦点之一。运用大数据方法,对中国93所研究型大学43 455份大学教师简历进行采集和清洗,匹配大学教师本科所在高校分省录取分数信息、当前任教高校分省录取分数信息等展开大数据计算。结果显示,中国高校近亲繁殖问题严峻;近亲繁殖教师与非近亲繁殖教师在高考表现方面确实存在显著差异,"考不上"当前任教高校是非近亲繁殖教师的普遍特征,且录取分数线差总体较大,这一问题在"985"高校更为严峻;近亲繁殖程度与能否考上任教高校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 比较教育研究
  • 比较教育研究
    马星;冯磊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末,英国政府突破只对高校科研与教学进行评价的局限,以"高等教育与商业及社区互动"调查开启了对高校社会服务的外部评价,该项目以多元化的评价内容、有效而稳定的数据收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激活英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起到重要作用。2017年末,英国政府进一步开发"知识交换框架"评价项目,在高校分类评价、高校公益服务评价以及评价结果呈现方面进行了重大改革,将进一步激励高校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英国高校社会服务评价改革为我国激发高校社会服务潜能提供了有益借鉴。
  • 比较教育研究
    王楠;张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科研卓越框架"是英国于2014年起面向全英高校实施的科研评估体系。新一轮评估"科研卓越框架2021"在参照"科研卓越框架2014"元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对评估制度进行了改革探索:在评估组织与管理方面,进一步优化了学科分类,提高了委任专家的代表性,完善了参评学者管理制度;在科研产出维度,改变了规模导向的评估方式;在科研影响维度,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力涵盖范围;在科研环境维度,增设了院校级环境评估。英国"科研卓越框架"评估为适应知识生产模式转型所进行的制度改革,为我国科研评估体系改革提供了如下可资借鉴之处:建立跨学科研究的评估机制;关注科研成果的非学术影响;注重科研人员的可持续发展;促进高校营造良好科研环境。
  • 研究与探索
  • 研究与探索
    梁爽;姜文宁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位序规模法和空间基尼系数法,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高等教育资源分布格局进行测度,运用全面FGLS分析其对城市群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的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均呈现单中心形态,专任教师的空间集聚程度高于在校学生;考虑城市群产业规模后,京津冀、长三角的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布局与产业分布较为一致,而珠三角的高等教育资源集中分布在广州,其他经济发达城市则资源投入不足;高校兼具教育和科研功能,不同类型的高校资源空间布局对城市群整体创新能力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在校生数多中心分布对城市群创新更有利,而科研资源未表现出空间分散效应,因此,教学型和应用型院校宜采用城市群多中心结构,研究型院校则应根据城市的科研基础布局。
  • 研究与探索
    章亿发;张兵;王睿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高校校办企业改革是构建高校创新体系、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的重要命题。从制度设计角度看,高校校办企业经历了政策鼓励、制度激励、制度监管、行政剥离与清理的四个阶段。在各个阶段取得改革成果的同时,高校校办企业仍然面临治理与管理体系融合不畅、企业行为难以规制以及新时代监控体系如何设计的改革难题。未来高校校办企业改革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回归本业、融合机制,发挥高校校办企业力量,推动高等院校科技产业统筹发展;价值注入、明晰规则,规范高校校办企业行为,激发高校创新体系协同作用;绩效导向、迭代信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高校校办企业监管体系。
  • 教育法治研究
  • 教育法治研究
    苟学珍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是市场条件下治理高校教师流动的关键。在要素市场化转型中,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治理出现了双重失灵的困境,扭曲的市场价格机制、高外部性的恶性人才竞争等引发了市场失灵,传统"命令-控制"方式失效、制定法自相矛盾等导致了政府干预的失灵。激励性法律规制因具有尊重市场规律、弱化行政控制色彩、追求教育公平等价值,被认为是一种能够克服双重失灵的治理策略。其在原有市场模式和规制结构下,通过"激励相容"的技术逻辑以及权利-义务、成本-收益的分配,特殊待遇、资格、荣誉的赋予等法律激励为主的实践逻辑,引导高校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需要对现行法律制度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进行检视和完善,以保证治理效果。
  • 教育法治研究
    刘永林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学位制度深化改革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制定的背景下,柴某某案件引发了对高校二级学院学位授予权力行使的质疑和探讨。从权力规范、理论积淀和法理缘由三个层面省视二级学院学位授予权力行使规范的逻辑根源,并从实践检视中归总出学位授予程序偏"认同"而非"救济"和学位授予标准由"细化"划向"设定"等问题,进而从权力的来源、性质、意蕴及表现中审视和划定二级学院学位授予权力行使的边界。新阶段,规制二级学院学位授予权行使应在遵循合法性与合理性原则下,推动二级学院学术自主权与申请人学位申请权相统一、学位授予自主权与法律授权相耦合,从而实现实体规范的自制;应注重秉持全面性与实践性,以程序权利的系统性为核心、补强学位授予的正当程序,以程序权利的可及性为关键、规范不授予学位的救济程序,以专家评审的前置性为保障、规范撤销学位的救济程序,从而实现程序规范的拘束。
  • 书评
  • 书评
    蒋凯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