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孙霄兵;马雷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始终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指导,重视领导高等学校,积累了丰富的高等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坚持党对高等学校的全面领导,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形成了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制。通过不断提升办学质量,高等教育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要,四次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始终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信任和重视高等学校广大教师,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这些方面体现出党领导高等学校的政治原则、治理体制和发展战略,使高等教育成为中华民族进行革命斗争、改革开放和伟大复兴的重要因素和核心动力。
  •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研究
    张楠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事业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鲜明特点并取得辉煌成就。党的初创时期,干部教育实现从不自觉进行到自觉开展的转变;在革命实践中砥砺成长;善用统一战线整合资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真正开始独立领导干部教育事业;体系初成;于波折中建树斐然。全面抗日战争时期,已见完整体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与延安整风运动相得益彰。解放战争时期,体系进一步完善;巩固并扩大民主教育统一战线;向"新型正规化"迈进。据此,新时代干部教育工作获知如下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为指导;始终以党和国家的时代任务为中心;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健全制度,以学习型政党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
  • 工程教育研究
  • 工程教育研究
    林建华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变化,工程教育模式越来越丰富。从早期单一的工程技术,发展成为包括工程技术、工程科学和工程引领三种典型模式的工程教育体系。分析三种工程教育模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在目标、定位、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和新工科建设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 工程教育研究
    卢晓东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重混"是一个动态哲学概念。经济增长源于"重混",技术进化也源于"重混"。技术"重混"分三类:一是技术元素与技术元素"重混";二是技术元素与自然科学捕获的新现象"重混";三是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学科"重混",其中人文、社会科学创生与技术相关的新需求并可能扭转技术进化方向。人类是技术的父母。教育需要将"重混"挪用为一个教育哲学概念,成为一个学科训律以培养出能够感知和促进技术进化的人。"重混"是"四新"专业的哲学基础。"重混"的基本元素是课程。与技术的三类"重混"相对应,新工科"重混"也分三类。伴随经济和技术"重混",在公共时间和个人时间,以课程为基本元素的"重混"正在发生并持续发生,教育系统正从静态向动态转向。教育需要关注并促进这一必然的方向。
  • “双一流”建设研究
  • “双一流”建设研究
    罗建平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一流学科是"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和基础,一流学科的成长是知识不断分化与融合的演进过程,也是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的时代诉求。从"生态进化"与"制度优化"的视角阐释一流学科成长的范式转换和规训方式转变,深入挖掘一流学科成长的演进机理。一流学科建设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强学科增值评价和学科治理是新一轮"双一流"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评价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的重要支撑。
  • 研究与探索
  • 研究与探索
    汪明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发展历程表明大学能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力量。在近千年的大学发展进程中,大学为人类如何能够走向平等合作、建构共同价值、创造共同利益、实现共同安全,提供真知、真理、方法。同时,大学向学生传播探索、创造得来的知识,并使之转化为人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承担起构筑大学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时代使命。新时代的大学需要从人类学出发,立足全球视野,探求新知,培养具有全球责任意识及能力的国际化人才,服务国际社会,积极推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承担起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伟大历史使命。
  • 研究与探索
    刘皛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智库是一个开展"边界工作"的平台或者枢纽,知识经纪人、政策分析师、政策顾问、政学交往中介是高校智库人员的主要身份和角色,他们作为知识经纪人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资政报告,以政策分析师身份开展面向决策需求的调查研究,担任政策顾问提供契合政策情境的可行性建议,作为政学交往中介组织专家团队和维护资政通道。高校智库需建立一套合理的"边界工作"机制,将自身定位为学术知识整合与资政成果转化的平台,构建小机构与大网络相结合的组织框架,并以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完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的制度规范。
  • 研究与探索
    胡海青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生是我国大众创业的主力军,成功创业需要具备哪些素养成为大学生创业实践和高校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利用自编问卷对我国438名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创业大学生创业素养总体水平中等偏上;男女大学生之间无显著差异、高年级创业大学生的创业素养高于低年级、重点大学高于普通院校、不同专业不存在显著差异、担任过学生干部的高于未担任过的、城市与乡村家庭间无显著差异、母亲在公有制或私营单位的显著高于母亲务农等职业;创业模式的创新度、创业的成功水平、创业组织的绩效与创业素养显著正相关。为此,我国高校应深化对创业素养重要性及其培养必要性的认识;强化和推行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增强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进一步提升创业教育的精准性。
  • 比较教育研究
  • 比较教育研究
    崔亚楠;文雯;刘惠琴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普及化阶段后,中国高等教育将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将更为成熟,同时与外部社会结构的联系将更为紧密。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以及高等教育与外部社会经济、人口要素的关系发现,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结构上各有特点,这反映了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程;但中国高等教育与外部经济水平和人口压力的匹配程度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对此,要继续优化高等教育内部结构,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处理好文理学科的比重和关系;要着力增强高等教育与外部社会结构的协调性和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加快建设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 比较教育研究
    王嵩迪;胡蝶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高校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彰显着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新阶段,对于高校学生资助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而美国在普及化阶段多年的学生资助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对比中美高校学生资助状况,以期促进对中美高校学生资助差距的客观认识,为改革与完善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警惕与抵御潜在发展风险,实现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更加公平的发展提供借鉴。
  •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周海涛;郑淑超;景安磊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上市是民办高校筹融资的一种方式,我国已上市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较广、学生规模较大。民办高校上市有利于拓展资金来源、扩大院校声誉、促进规范治理,同时也潜藏政策法规冲突风险、监管司法盲区风险和院校管理运行风险。有效治理民办高校上市问题,需落实分类管理政策,理性对待上市行为;强化多元主体监管,协同优化资本生态;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有效保障民办高校健康发展。
  •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李虔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修改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赋予了民办高校资产证券化以合法性空间。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民办高校资产证券化产品,都以未来一段时间的学费住宿费收入为还款来源。分析已有产品的融资规模、基础资产、交易结构发现,资产证券化扩大了民办高校的融资途径、范围和规模,更能满足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同时,这种直接融资模式也存在资产证券化期间学校运营成本不足、教育集团公司作为主要发行主体带来不确定性影响、项目募集资金用途不受限制等风险问题。发挥好资本市场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应树立鼓励创新与加强监管相统一的发展思路,构建教育逻辑与金融市场逻辑相融合的监管框架。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张洋磊;于晓卉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构建高水平的博士后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提升高等教育治理水平的重要议题。当前,我国博士后质量保障存在治理体系"条强块弱",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培养定位偏离,资源使用效能不彰等问题,根本成因是体制化的技术治理导致质量保障制度僵化,项目驱动替代过程质量,模糊了质量与数量的差异,导致"影子质量"。破解博士后质量保障困境,亟须打破"条强块弱"的管理模式,基于"条块融合"、协同治理的理念,建构治理秩序灵活、保障过程高效、治理文化多元的博士后全链条质量保障体系。
  •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
    杨青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博士生延期毕业问题在近几年日益凸显,为寻求博士生延期的真实原因,采用混合研究法对人文社科延期博士生展开调查,研究得出能力投入、情感投入、行为投入、论文压力、课程结构、课题参与以及中期考核对博士生延期具有显著影响。各要素所占权重及作用机制为:基础薄弱与投入不足的混合效应是博士生延期的首要隐患,课程结构缺乏与导师指导缺位是博士生延期的催化剂,低效的制度执行与低迷的学术氛围是博士生延期的潜在温床。有鉴于此,高校应优化博士生筛选制度、严格把控博士生源质量关,健全博士生培养制度、关注学业成长的过程性因素,改善博士生生存环境、提高博士生专业社会化质量。
  •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庄西真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学制层面的创新之举,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建立和发展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其中最为重要的制度设计包括学位体系制度、人才培养制度和升学与就业制度。因此,现阶段应制定专业目录,构建规范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探索专业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制度;基于理实一体化搭建"学科+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内容制度;对接教育体系与人力资源市场,构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衔接制度。这些制度的落地应注重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探索适合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治理模式,并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监测和调控。
  • 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李政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尽管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先后在政策文本和学制体系层面确立了应有的类型地位,然而其办学实践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职业本科教育亟待寻求学制层面的新定位,其多元办学的需求与办学质量间存在隐性矛盾,市场主体参与办学的独特价值尚未得到有效发挥,以及缺乏类型化的评价机制等。解决职业本科教育"办什么""谁来办""怎么办"和"怎么评"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职业本科教育是培养复合型、专业性技能人才的职业高等教育,其次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并举确定办学形式,同时应以知识共创为目标深化职业本科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并制定体现本科职教发展阶段特征的办学标准与评价机制。